工伤工友心理状况调查问卷报告

工伤工友心理状况调查问卷报告

中国劳动透视

2023年7月

 

【閲讀全文請點擊此處

改革开放以来,大批农民离开土地进入工厂打工,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方式在机器轰鸣声中悄然改变。工厂建起来,机器声响起,经济列车在飞速前进。

机器运转起来的同时,也吞噬着工人的血肉之躯。2020年度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显示,2020年全年认定(视同)工伤112万人。以这一数据推算,过去的2020年每一天有超过3000人因为工作遭遇了伤害,而以上是被统计了的数据,未被纳入到统计的工伤工友或者更多。

工伤,即在工作中工人身体受到的伤害。工伤是工业生产和建造的“暗面”。20世纪90年代以来,随着中国工业化、城市化的推进,亿万农民涌入城市,成为“中国奇迹”背后的产业工人,而工伤问题也越来越严峻。30年后的今天,工伤情况依旧不容乐观。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显示,过去十年有超过1000万人认定(视同)工伤。如同多位学者在研究中指出,尽管在法律政策层面,已有相关的工伤保障体系,但是在具体实践运作和制度制定中,工伤者应得的权益经受资本、权力、政策的多重压制。劳动者遭受工伤,依旧面临高昂的维权成本、制度性限制的困境,而且工伤者可以获得的社会支持依旧是相当有限,不仅仅是法律维权上的支持,还包括遭遇工伤之后面临的身体疼痛、心理精神上的痛苦孤独。

中国劳动透视伙伴中心,自注册成立以来长期关注工伤群体,并切实为工伤工友提供支持服务,包括链接法律资源,普及工伤法律知识,协助工伤工友了解自身权益,建立社群互助网络。突发的工伤意外将工伤者卷入多重困境之中:她/他需要跟企业、工厂、公共部门斡旋协商,甚至斗智斗勇,力争拿到应得的工伤赔偿;她/他们还得面对身体伤害所带来的疼痛,以及身体残疾带来伙伴的羞耻、自卑;很多工伤者还是家里经济的“支柱”,上有老下有小,遭遇身体伤害后家庭失去重要的经济来源,对家庭产生冲击;同时也有很多工伤者由于工伤致残很难回到工作岗位,产生巨大的未来迷茫感。可以说,工伤者经受内部和外部变动带来的压力。

內地伙伴中心在一线工作接触大量的工伤者,他/她们往往谈及,他/她们就是靠着“讨赔偿”这样的实实在在的目标来帮自己撑过这段时间,熬过去,也可以逃避很多之后需要面临的问题:如身体上的残疾、未来经济收入、家庭关系等。

此前,中心聚焦于工伤工友的法律支援,也正是在具体的实践工作中,我们深刻地感受到工伤工友心理支持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。此次调查问卷旨在通过收集问卷、个人访谈了解工伤工友心理状况,从对人的心理关怀的视角为工伤工友提供支持服务。调查问卷采用抽样调查方式,以服务过的工伤工友为调查对象,从中随机邀请工伤工友填写问卷,并根据问卷的填写评估填写对象是否进一步进行访谈,以便更全面地了解工友发生工伤之后的心理状况。

今次一共回收78份有效问卷,根据问卷填写的IP地址,77%填写问卷人员来自珠三角地区,9%的填写人员来自长三角地区,剩余14%的IP填写地址来自珠三角和长三角的周边城市。问卷主要有三部分组成,包括受访者的个人信息、个人情绪状态和外部支持情况。同时在问卷基础上进行访谈,补充数据中所未呈现的具体情况或对问卷内容更深一步的挖掘。最后,结合过往开展工伤工友服务的工作,为开展工伤工友的社会工作服务提出参考意见。

受到问卷内容、调查形式等因素限制,问卷的内容必然无法准确、全面地反映工伤工友所面临的心理状况,仅仅提供由数据呈现的工伤工友心理状况,该调查报告为了解工伤工友心理状况做一个侧面的参考依据。

議題聚焦: